教师的知识关注:全面透视,上下打量,左顾右盼
发布时间:2024-05-29 17:08:57 人气: 来源:成都陈大伟
这是我在2002年4月19日《教育导报》发的一篇小文,比较今天的新的课程方案,感觉也不算落后。
新课程课堂中的知识与教师的知识关注
陈大伟
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建立,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,当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,课程改革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小学教师。因此,“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”应该成为共识。
“让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”也就是新课程与教师共同成熟和发展,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:第一,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条件,只有当中小学教师具备新课程实施所要求的专业素质,新课程才能落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,新课程的理念和设计才可能成为现实。第二,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的目标,新课程将促进学生发展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它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。第三,所有教师必须有适应新课程的专业发展,都要接受新课程的“洗礼”,并在“洗礼”中实现新的专业成长。
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,笔者在此仅就新课程课堂中的知识、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关注抛砖引玉。
一、进入课堂情境的知识
在新课程中,课堂上的知识将打破现行课堂中教材知识与教师知识“一统天下”的局面。学生的原有经验也是进入教学情境中的重要知识,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,教师要在课堂中生长,应该学会向学生的经验学习。共生知识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与主体、主体与客体“对话”建构的知识,在“对话”中,学生原有经验得到改造,获得新的意义,从而产生新的发展。共生知识不仅促进学生发展,也将为教师享受,在获得和享受共生知识的过程中,教师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。
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运用知识包括两个部分:一是学科性知识,它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认识,二是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。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运用,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交往活动、认识活动的组织引导以及对教学材料处理、教学情境的创设,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集中体现。在新课程中,教育科学知识将在课堂中发挥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作用,从而凸现教师的专业特征,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。
二、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关注的新要求
(一)全面透视
与现行课程比较,新课程除了“知识和技能”的要求外,明确了“过程与方法”、“情感态度价值观”在课程目标和功能上的地位。因此,在教学活动中,既要关注知识体系中的事实、概念、法则、理论;还要关注同知识紧密相关的、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与技巧掌握的步骤、作业方式与技术;同时通过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的密切结合,奠定信念、政治、世界观、道德等方面的认识、观念及规范基础。
(二)上下打量
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,将改变课程“难、繁、偏、旧”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,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。在教学活动中,一方面,教师要眼睛向下,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,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,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。另一方面,教师眼睛向上,要跟踪和了解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成就,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可能,有计划地将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引入课程。
(三)瞻前顾后
一方面,新课程九年一贯设置课程,要求我们必须通读学科课程标准,既了解教学活动的基础,同时把握后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,九年一贯考虑,加强沟通。另一方面,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,课程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,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。
(四)左顾右盼
适应新课程综合性的基本要求,我们要对学科以外的知识和经验给予充分的关注,既关注科学,又关注人文;既关注人类,又关注自然;既关注自己,又关注社会。自然学科应该加强与社会学科的沟通和交流,社会学科应该汲取自然学科的成果,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程度。
(原载2002年4月19日《教育导报》)